索引号 | 000014349/2021-149207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21年06月08日 | |
文号 | 是否有效 | ||
标题 | 滴水岩村 |
一、基本情况
滴水岩村位于水城区以朵街道东南面,东邻蟠龙镇,南接阿戛镇,西与以朵街道以朵社区紧密相连、北与尖山街道毗邻,距离区城8.6km,水黄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我村是典型的多民族村,村民由汉、苗、彝等民族组成,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下辖11个村民组742户3356人。辖区土地面积约16.2平方公里。全村经济发展以当地务工、外出务工为主。村级组织现有党员46名,卫生室1个。
二、旅游景点
水黄公路横穿滴水岩村,全村峰峦叠嶂,海拔高度相差较大,最低海拔约1450米,最高海拔1931米,年平均气温约16摄氏度,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沛,沿着宽敞的水黄公路高速公路东行,行至滴水岩大桥附近时,轰隆的流水声传入耳朵,车辆往前继续行驶约500米,映入眼帘的是由一字河与白马洞交汇而成,呈东西带状,最终注入北盘江的滴水岩瀑布。瀑布落差68.6米,为六盘水落差之最。瀑布长:143.3米,宽窄不一,最宽:15.1米,最窄:4.21米;最低处海拔1536.8米,最高处海拔1615.9米,高差:79.09米。瀑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陡峭,水流湍急,激流凌空而下,向东奔腾,极为壮观。
从瀑布观景台可远眺霭村风光。村中有棵千年古树,古树属黄连木,树龄约1500年,高30米,树冠覆盖面积约200平方米。每年农历二月叶子都会由青变红,再由红变青,依次反复三次。村里一直有着用古树叶子的颜色变化来指示耕种时季,用叶子枯荣预测当年年景的习俗。因而古树被人们奉为“千年神树”。
沿着水黄公路一路东行,在“无忧谷”入口附近时,一大片简约大气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三楼房映入眼帘,村里面村史民俗展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气息浓郁,沿河小道、小公园让人留连忘返,“远看有树”“近看有花”“四季有果”让人幸福感爆棚……景区里其它的资源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乡村旅游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绿色大道”。如今,景区虽然已经被冲毁,但村委会正在积极的重建,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村民对生态旅游促脱贫促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近年来,滴水岩村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创新村庄治理等措施,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和乡村振兴带头村。
三、项目发展情况:
一是草莓种植示范点项目。二是水城区滴水岩村水黄路口至发地通组公路项目:投资385万元对滴水岩村水黄路口至发地11.43 公里通组公路进行维修和加宽。项目受益农户338户,目前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三是引进六盘水争勤钢瓶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0余人。三年内对贫困人口兜底帮扶30人。
四、村庄治理
滴水岩村在发掘整理传承过去好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概念、新规范、新举措,形成了新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着新的作用。滴水岩村通过召开院坝会、走访入户、开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活动,广泛收集民意,经过村委提、村民议、人人定、户户守4个民主环节,最终拟定了符合村委实际的《红十二条》和《黄十二条》。制定《红十二条》和《黄十二条》不是说要以惩戒为目的。村主任赵辉介绍说: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让村民们日常生活习惯有据可循,改变村民以往较为随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生产发展,最终达到既能脱贫奔小康,又能实现打造‘水城近郊第一村’的发展目标。” 滴水岩村的《红十二条》《黄十二条》现在已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视其为村内“宪法”。谁踩了红线,就会被加入“黑名单”,并且6个月内暂缓惠民政策服务,村委也不为其办理任何手续;而踩了黄线的,则3个月之内暂缓惠民政策服务,村委也不为其办理任何手续。无论是踩了哪一条线,要想恢复享受惠民政策及村委会提供的服务,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提议,同意解除“黑名单”才行。如今的滴水岩村,庭院道路干净整洁、农户生活井然有序、农具摆放整整齐齐、左邻右舍团结和睦。
目前,滴水岩村正探索构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现代乡村样板,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标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路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