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各人民团体,省、市属驻区有关单位,区属企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水城区 2023 年稳就业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扎实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六盘水市水城区 2023 年稳就业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及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农民工就业工作,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结合水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工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等方面,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就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助力统筹新阶段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大局,确保全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二、组织保障
为扎实推动稳就业工作落实落细,成立六盘水市水城区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赵庆强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 付正先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 杨 方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屈 运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常务工作)
杨 昆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常务工作)
余 帅 区考核督查局局长
曹思义 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李德福 区教育局局长
熊 峰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谢盛良 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高 波 区民政局局长
付雪霜 区财政局局长
杨 豪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黎德朗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周 金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陈 礼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发林 区水务局局长
王 瑞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忠伟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杨廷尧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施启军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昌富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赵 勇 区能源局局长
李 靖 区统计局局长
郭 平 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冉 淼 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黄 伟 区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
吴佳智 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郭 熙 团区委书记
夏 颖 区妇联主席
陆 鑫 区残联理事长
杨 俊 水城经开区经发局局长
朱 杰 区消防大队大队长
秦 凯 区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陈 龙 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黄优先 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魏士淇 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区就业局全体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杨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龙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负责全面统筹、协调、调度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遇工作变动或机构改革调整,由其继任者或承接该职能的部门自动接继,领导小组成员变动由各成员单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三、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精准摸排就业信息建立农村劳动力动态监测服务机制依托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及水城区城乡劳动力数据库,由乡(镇、街道)组织,以村(社区)为单元,动态更新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重点精准摸排返乡劳动力人数,切实掌握城乡劳动力就失业状态、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及返岗意愿。建立健全劳动力实名制台账,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各乡(镇、街道)定期动态更新水城区返乡劳动力信息台账、水城区城乡劳动力信息台账,并及时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生态移民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做好数据比对,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和研判,为高效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对未就业劳动力采取针对性就业帮扶措施。各乡(镇、街道)每周定期报送《水城区 2023 年外出务工返乡劳动力就业情况登记表》(附件2)、《水城区 2023 年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登记表》(附件 3)。(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生态移民局,区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二)全方位做好就业政策宣传落实
1.用好线上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宣传。开拓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自身具备信息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打造水城就业宣传阵地,通过“水城就业直通车”抖音号和微信公众号,切实让广大劳动者更直观了解水城区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多渠道宣传推送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和就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加大对水城就业直通车的宣传,让更多劳动力通过公众号及时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畅通群众找就业服务的渠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解读力度,积极选树就业先进典型。充分依托人社部门公众号,乡(镇、街道)和社区公众号、微信群、QQ 群及宣传栏、公告栏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工作。(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2.主动服务开展线下全覆盖宣传。集中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区人社部门、乡(镇、街道)人社中心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就业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主动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将就业创业政策带到群众手里。多种渠道采取印制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召开宣讲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向基层群众讲清楚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做到政策宣传覆盖全域,劳动者对就业创业政策应享尽知。乡(镇、街道)按月报送《水城区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推进情况表》(附件 4)。(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三)优化就业服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暖心行动”。重点围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为抓手,以长期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就业援助“暖心行动”。结合重点服务对象,举办小规模、专业化、高频次线下专场招聘会,各乡(镇、街道)及时组织重点服务对象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把暖心活动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各乡(镇、街道)开展针对性岗位推荐,对有创业需求的,帮助明晰创业方向,提供创业服务;对有培训需求的,提供适合的培训信息;对就业意愿不强的,开展心理疏导,组织职业体验,帮助提振信心,引导积极就业。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措施,落实好“1311”(提供 1 次政策宣传、3 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指导与 1 次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集中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帮助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四)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1.强化就业岗位储备和推介,多渠道挖掘岗位促就业。区人社部门广泛收集和推介省内外企业岗位信息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对外加大省外岗位收集力度输出就业,积极与需求量大的浙江、广东等省份人社部门、企业对接,收集并推介省外重点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对内加大收集省内岗位促进就近就业。多形式开展送岗位活动,将就业岗位送到劳动力手中,促进劳动力就业。区直有关部门加大岗位的储备和开发力度,通过经开区经发局、工信、市场监督管理、能源、文旅、农业农村、住建、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开发区内岗位,人社部门收集好区内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健全区内岗位数据库,多渠道推送就业岗位,乡(镇、街道)及时统筹力量将岗位推送到每个劳动者手中,最大限度使未就业重点群体尽快就业。各成员单位要配合人社部门全面摸排本区域本行业企业、项目用工缺口,每月收集和动态更新《省内重点企业(经济实体)》(附件 5)。区人社部门、乡(镇、街道)人社中心积极做好就业岗位信息的宣传,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发布用工岗位信息,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人岗对接等方式将岗位信息送到劳动者手中,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招聘活动不停歇”。(责任单位: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能源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区民政局、区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街道〕)
2.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确保补助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切实维护公益性岗位人员合法权益。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区级财政资金等,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储备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的易地搬迁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坚决守住乡村就业困难人员收入底线,助力乡村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力度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保持城镇公益性岗位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稳中有升。(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统计局、区生态移民局、区教育局、区消防大队、区财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3.积极搭建零工市场建设平台。结合我区实际,在交通便利、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设立服务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线下服务点广泛发布并实时更新短工、零工、兼职等灵活就业各类需求信息。线上通过水城就业直通车打造零工云市场就业平台,实时广泛发布灵活就业各类需求信息,帮助未就业劳动力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实现人岗匹配,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搭建灵活就业供需平台,提高灵活就业容量,打造零工市场,常态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等实现灵活就业。(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4.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就业。充分挖掘以工代赈项目就业岗位,做好用工服务保障,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发挥好以工代赈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交通、水利、乡村旅游、林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建设项目,扩大农村就业容量,推动本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和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五)深化东西部协作促就业
1.深化拓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在与广东中山市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的基础上,加强与浙江、福建、江苏等外出务工密集省份的交流联系,发挥劳务协作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持续开展跟踪服务和稳岗服务,提升外出农村劳动力工资议价能力。用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援助资金,发挥一次性交通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稳岗就业作用。同时,通过技能提升、返乡创业、兜底安置、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2.推动“一县一企”稳岗就业。按照协作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的要求,加强与广东中山东区组团镇(街)加强对接,开展企业摸底调查,扎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一县一企”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挂牌认定,搭建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平台,切实发挥“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吸纳就业的作用。完成“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挂牌。(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3.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发挥劳务公司、驻外协作站作用,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就业服务活动,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和转移就业,持续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 70%以上,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和议价能力。(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六)职业技能提升促就业
以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全面摸清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易扶搬迁劳动力、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培训意愿,组织未就业和就业不稳定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提升培训技能,提高就业本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有针对性分类开展培训,一是对有培训意愿、就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长期项目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二是对有培训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但因养老抚幼、照顾病患等家庭原因暂无就业条件的主要开展以技能储备为主的家政、烹饪等实用工种培训;三是针对暂无培训意愿的主要开展素质提升教育,以讲党课、感党恩、政策法规为主,发动社区统一组织观看“农民全员培训视频点播系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
1.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各成员单位要切实用好部门培训政策,充分利用好各部门优势培训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围绕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招商企业,大力开展岗前、在岗、转岗技能提升、新型学徒制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区内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短平快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培训。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各类创业培训。做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将特色优势产品销售与农村电商、物流快递、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培训相结合,深入开展好新业态和农村电商等培训。组织开展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广大青年、妇女、戒毒康复人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做好城镇建设领域农民工技能培训与职业安全、农民工安全培训、做好高危行业安全技能培训。重点针对化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各类企业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根据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能源等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操作人员的相关要求,大力开展好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培训。围绕旅游服务业开展培训,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各类康养服务培训和厨师、物流、快递、民族手工艺(苗绣等制绣工艺)、美容美甲、保洁、保安、大数据等服务业培训。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培训需求,针对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高质量统筹推进培训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季度按月报送《水城区 2023 年职业技能培训台账》(附件 6)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总工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残联、团区委、区妇联、区公安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能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2.开展好综合素质培训。对暂无培训就业意愿的劳动力,主要开展素质提升教育,以上党课、感党恩、政策法规为主,发动社区统一组织观看“农民全员培训视频点播系统”,送文化下乡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开展好综合素质培训,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七)做好企业用工服务
区人社部门牵头,区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配合,收集和推介区内各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建立水城区企业用工信息库,完善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通过人民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多渠道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并通过组织专项招聘会、“一对一”岗位推荐等方式帮助企业招工。建立企业招工信息台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员工总数、缺工人数、空缺岗位结构,及时提供“一对一”用工招聘服务。建立就业核心系统高效对接劳务供需机制,依托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水城区城乡劳动力数据库,收集未就业人员就业意愿,及时推送给企业,实现人岗匹配,保障企业用工。依据企业用工需求、培训需求,针对性开展订单式培训、校企合作,满足企业用工。各乡(镇、街道)多渠道开展岗位推介,通过微信群、公众号、QQ 群、政府网站、村村响等方式持续向农村劳动力推送岗位信息,做好岗位信息发布与求职者个性化服务精准对接,强化后续跟踪服务。(责任单位: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能源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区民政局、区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八)密集组织招聘活动
举办分领域、高频次、小规模专场招聘活动。加大线上流量及线下推送力度,多形式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开展直播带岗、云招聘等线上服务,启动线下招聘活动,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乡村、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集市、大型商超等场所以及转岗待岗职工集中的厂区,设立招聘服务站点,组织招聘推介活动,入户开展送岗活动。加大出行保障力度,帮助劳动者返乡返岗,对有集中出行需求的,开展点对点有组织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开通返岗直通车。各乡(镇、街道)积极应对春季招聘,于 3 月底前至少开展一次专场招聘活动,组织至少 100 个劳动力集中返岗复工,并及时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责任。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稳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分管负责同志要牵头抓好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强化工作衔接和联动配合,推动形成稳就业工作合力,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全力拓宽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就业,确实保障全区劳动力稳岗就业。
(二)强化监测应对。各乡(镇、街道)以三类重点群体为重点,对全区劳动力就业失业状态和返乡情况开展摸排,实行“周调度,月分析”的监测预警机制,将返乡未就业劳动力列入重点关注人群,做好风险防范,区人社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确保返乡未就业劳动力最大限度实现就业。
(三)强化人岗对接。各乡(镇、街道)要全面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整合部门资源,综合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和具体办法稳岗就业,重点围绕三类重点群体、返乡劳动力,从人力资源信息台账现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中选择匹配岗位,做好人岗对接,实现稳岗就业。
(四)建立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区直各有关部门、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各乡(镇、街道)要扎实开展稳就业工作,定期报送工作推进情况调度表,每月 29 日前将《六盘水市水城区稳就业措施责任分解表》(附件 1)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水城区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推进情况表》(附件 4)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扫描纸质版及电子版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吴玉杰,联系电话:8935652,邮箱:scqjyj@163.com)。各乡(镇、街道)于每周四上午 12:00 时前将《水城区 2023 年外出务工返乡劳动力就业情况登记表》(附件 2)《水城区 2023 年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登记表》(附件 3)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扫描纸质版及电子版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王浩帆,联系电话:8935665,邮箱:328379072@qq.com)。各乡(镇、街道)、区直各有关部门于每月 20 日上午 12:00 时前将《省内重点企业(经济实体)岗位需求信息表》(附件 5)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扫描纸质版及电子版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鲍恩坤;联系电话:8935647,邮箱:599164408@qq.com)。各成员单位于每季度 25 日前上报《水城区 2023 年职业技能培训台账》(附件6)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扫描纸质版及电子版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马祥勇;联系电话:8935675,邮箱:137321567@q.com)。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并适时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考核督查局进行督促检查。
附件:1.水府办发〔2023〕9号附件1.xlsx
6.水府办发〔2023〕9号附件6.xlsx
解读材料:《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年稳就业工作方案》解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