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年新版网站  ->  康养水城  ->  水城旅游  ->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日期:2025-08-26 11:09 来源:水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浏览量:0次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海坪“三月三”彝族祭山节

彝族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的民族,祭山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广泛存在于彝区各地。

祭山节彝语叫“米笋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远古时期,彝族群众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选择有山有树有水的环境定居,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自然环境不依赖人而存在,而人的生存却一定离不开大自然,人们必须依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伴。他们认识到,大山养育了树木,树木涵养了水源,清水滋养了万物,人只是万物中的一分子。千百年来,彝族群众通过祭山活动,教育和引导子孙后代热爱山水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祈愿族人永续享有蓝天青山、碧水绿草,教导一代一代彝族子孙珍爱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祭山节更成为彝族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动课堂。千载岁月逝,青山依旧在,彝族群众通过祭山节,实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农历三月三这天,祭山活动庄严而神秘,过节这一天,村寨里的男女老幼不准惊扰任何树木,不可以上山找柴、割草、折树枝、摘树叶。一大早,村里就请来德高望重的毕摩主持祭山活动。献牲,祭祀毕摩在祭祀的神树脚下用小树枝搭门,用山上的野草编成绳子绑在神树上。毕摩念经文,献祭牲畜,祈求除去一切隐患,一切灾难等,祈佑全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子孙昌盛。

祭祀活动完毕,寨子里的青壮年用石块支起几口大锅,忙着煮猪烹羊,准备节日晚餐。时至傍晚,随着鞭炮声响,寨里的人们纷纷赶到山上聚餐。人们毕恭毕敬地吃肉喝酒,安静地听长者讲述保护山林水草的意义,告诫年轻人万不得已不能砍伐树木,破坏生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聚餐的气氛显得活跃很多,全寨男女老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载歌载舞。

在今天的彝族聚居区,千年延续的祭山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群众共同奉行的习俗,但更加突出了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人们通过祭山活动,可以加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祭山节的这种传承发展,也为培育新时代新乡村的新风俗提供了良好借鉴。

花戛乡天门村布依族“三月三”简介

一、背景

布依族是具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民族,布依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以“三月三”民俗传统文化为代表布依文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布依族三月三祭祀神树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布依族祖先为了纪念平民大军与奴隶主军队战役的伟大胜利,感恩布依族领袖的丰功伟绩,每年三月初三这天大家都要到神树下杀猪、杀鸡、宰牛祭祀神树,祭奠黄兴仁领袖。

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布依族三月三的核心文化价值是祭祀和感恩。该民俗是布依族传统生活中集中又充分的体现,从中可以发现布依族的价值观、文化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原型。2014年11月11日,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活动内容

举行布依族“三月三”祭神树、祭山神

流程:布摩去念经,有几对唢呐去吹奏,有许多人去。

1.领头人请布摩先生到领头人家中(带壶头酒).

2.先生到家后,吹唢呐,唱歌、吹木叶等,全寨子一起走进祭祀地点(神树广场)。

3.到达祭祀地点后,布置神灵、摆席位等。

4.布摩先生念经文,根据经文的步骤进行祭品杀猪、杀鸡、宰牛等。

5.用宰杀祭品的血,煮熟后,进行祭奠,就在神树下席地会餐共同摆宴席,敬酒、唱歌等。

6.仪式结束后,分配剩余祭品用于各自家中供奉。

花戛乡天门村布依族“六月六”简介

一、背景

布依族是具有数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布依族“六月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以“六月六”民俗传统文化为代表布依文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布依族六月六祭祀神树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布依族祖先为了纪念平民大军与奴隶主军队战役的伟大胜利,感恩布依族领袖的丰功伟绩,每年六月初六这天大家都要到神树下杀猪、杀鸡、宰牛祭祀神树,祭奠黄兴仁领袖。

布依族“六月六”是布依族在农历六月六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布依族“六月六”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四角粽子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布依族六月六的核心文化价值是祭祀和感恩。该民俗是布依族传统生活中集中又充分的体现,从中可以发现布依族的价值观、文化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原型。2014年11月11日,六月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每逢此节,布依族同胞都会通过祭祀、敬酒、山歌、舞蹈、吹唢呐等方式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也体现出依旧沿袭着传统男耕女织生活的布依族人民的淳朴民风,花戛乡天门村的吊脚楼、梯田、古树、竹林、刺绣、酒令更是将这人与自然的美丽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活动内容

举行包粽子比赛,酒令比赛,山歌比赛,共享长桌宴,斗鸟比赛,举行布依族“六月六”祭神树、祭山神等。

三、“六月六”祭神树、祭山神流程

布摩去念经,有几对唢呐去吹奏,有许多人去。

1、领头人请布摩先生到领头人家中(带壶头酒);

2、先生到家后,吹唢呐,唱歌、吹木叶等,全寨子一起走进祭祀地点(神树广场);

3、到达祭祀地点后,布置神灵、摆席位等;

4、布摩先生念经文,根据经文的步骤进行祭品杀猪、杀鸡等;

5、用宰杀祭品的血,煮熟后,进行祭奠,就在神树下席地会餐共同摆宴席,敬酒、唱歌等;

6、仪式结束后,分配剩余祭品用于各自家中供奉。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彝语称“齐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海坪、龙场、坪寨、营盘等地的彝族同胞都要欢聚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以庆丰求吉。人们打着火把,跳起豪放的、古老神秘的“搭体舞、酒令舞、撤麻舞”。每年以海坪聚集人数最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