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年新版网站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聚焦高质量发展 | 水城区:金秋时节稻谷黄 旱稻测产“量”丰收

日期:2024-09-30 10:05 来源:水城融媒 浏览量:0次 字号:【       视力保护色:

风吹稻浪,稻穗飘香。近日,水城区龙场乡种植的旱稻相继成熟,为做好旱稻测产统计工作,水城区农业农村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到龙场乡娱乐村进行旱稻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基地测产调查。

农技人员正在进行测产。周瑞平 摄

在测产点位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和市、区的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严格按照测产程序,对水稻品种进行全面评估。据介绍,通过测产能有效反映该乡旱稻的亩产情况及总产量,为推广陆稻优质品种提供有力依据。

农技人员正在田间选择稻穗。周瑞平 摄

“我们现场测产的品种叫中科西陆52号,它在水城区是有发展空间的,预计亩产量大概在370—420千克。我们选择林下陆稻种植的模式,具有栽培简单、节水、节肥、省力等特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刘贵周对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水城区为挖掘稻谷生产潜力,稳定稻谷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广陆稻、杂交稻旱种技术,开辟粮食安全新途径,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

成熟的旱稻。周瑞平 摄

“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旱稻种植省去了育秧、插秧、泡田等环节,我们种植户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种其他的旱地作物。今年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在龙场、米箩和猴场都有种植,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示范种植,能为以后推广陆稻、杂交稻优质品种提供有力科学依据。”水城区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范学良表示。

下一步,水城区将继续联合有关单位部门开展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改善土壤结构,为推广更好的优质水稻品种做好数据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