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市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统计局联合国家科技特派团水城区猕猴桃产业组专家,深入水城区米箩镇开展猕猴桃现场测产工作。
龙友华(右)专家现场指导测产工作。何梅 摄
在米箩镇多个猕猴桃种植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们实地察看植株长势、土壤状况、枝叶及果实发育情况,并与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在详细了解当地软腐病综合防治和科学施肥等技术的应用成效后,专家团队选定俄戛村润永恒公司猕猴桃果园及铜厂村鑫凯合作社猕猴桃果园,以全园测产的方式展开现场实测。
测产过程中,技术人员穿梭在猕猴桃基地里,进行现场取样、称重及数据统计。
现场称重计算产量。何梅 摄
水城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广锋介绍:“本次测产共下果95棵树,品种为‘红阳’。经测算,平均亩产达1619.38公斤。”
水城区农业农村局猕猴桃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荣全表示:“今天在米箩镇两个示范点的测产结果非常理想,平均亩产在3000至4000斤之间。”
测产人员正在记录信息。何梅 摄
一直以来,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为果农提供从土壤改良、整形修剪、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精准指导,显著提升了水城区猕猴桃的品质与产量。
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君深有体会地说:“亩产量从2017年的500斤不断提高,到2024年已达1000斤,而今年更是实现了大跨越,提升至4000斤。同时,果腐病、软腐病等病虫害发生率从原来的30%-40%降至5%以内,商品果率也从30%-40%大幅提升至80%。”
猕猴桃专家齐聚为水城区猕猴桃现场测产。何梅 摄
此次测产不仅展示了水城区猕猴桃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体现出科技支撑对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从土壤改良到绿色防控,一系列标准化种植技术的落地应用,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科技特派员、水城区猕猴桃产业组组长龙友华表示:“今年猕猴桃产量较2024年提升了10%-15%,显著增加了农民收益。通过此次测产,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产业中存在的发展空间。2026年,科技帮扶工作将聚焦问题导向,继续推进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技术优化,为水城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