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年新版网站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农业农村  ->  种养殖业管理

六盘水市水城区2024年秋冬种实施方案

日期:2024-12-31 15:50 来源: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浏览量:0次 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为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抓好今年秋冬种粮油生产,抓好产粮大县奖励、扩种油菜等项目实施,大面积提升油菜、马铃薯单产,夯实明年夏季粮油和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稳面积、优品种、提单产、增总量”的工作思路,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持续促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五良”联动,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增强供给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24年秋冬种目标任务83.1万亩。其中,粮油种植面积35.6万亩,(小麦3.8万亩、马铃薯29.5万亩、杂粮杂豆1万亩),油菜收获面积1.3万亩,力争夏粮、油菜单产提升2%左右;在确保完成粮油面积的基础上,加大冬闲田综合利用,种植蔬菜16万亩、绿肥31.5万亩,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压实油菜生产任务。要优化生产布局,严格选用通过国家登记,适宜我区种植的油菜品种,重点推广甘蓝型“两高双低”(高产量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优良品种,抢抓农时推进油菜种植。一是落实面积。围绕下达的目标任务,各乡(镇、街道)要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及时制定生产工作方案,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主要时段、重要节点和相关责任人,面积任务要落实到村组和地块,层层压实责任。二是落实物资。充分利用已下达的扩种油菜资金,提前做好物资采购准备,选用生产效果好、群众接受度高并得到生产实证的种子、肥料、药剂等物资。在海拔较低、热量充足且种植基础较好、后茬作物是水稻的乡镇,推荐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如黔油31、黔油32、德5油319、油研585等;在海拔相对较高、后茬作物是玉米、烤烟等的旱地种植区域,最大限度满足茬口需求,推荐选用生育期在190天以内、宜迟播、中早熟、耐密植、抗裂荚、宜机收的品种,如黔油早2号、阳光131等。因地制宜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力争全区油菜良种覆盖率达96%。三是落实资金。优先保障已下达的扩种油菜、油菜生产等317万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拟安排20万元用于区级领导示范田打造,要用足用好各级财政各类相关资金支持油菜生产,资金要专款专用,严禁以任何方式挤占挪用。要充分发挥扩种油菜以及省级油菜生产补助资金,通过统一供种、肥料物化补助等全部用于油菜生产。四是落实技术。坚持“增密度、适期种、扩机播、开三沟、分段收”的技术路径,大力推广“一增二优三减”(增密度、优播期、优施肥、减灾害、减病虫、减机损)技术,推广药剂拌种、绿色高效、农机农艺结合、增施有机肥及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模式,着力提升油菜生产效率。采取药剂拌种、集中育苗、适时移栽、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将密度提高到5500—8000株/亩,通过示范带动,加大油菜优良品种推广力度,着力提升油菜生产效率,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油菜单产提升。同时,因地制宜推广浅耕分厢定量直播、以密补迟、种肥同播等技术措施,将密度提高到20000—30000株/亩。五是落实示范田。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原则,结合扩种油菜项目及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创建。通过高产示范创建,集中展示“四新”(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断丰富油菜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发挥油菜培肥地力、协调生态、稳产保供作用。

(二)稳定粮食生产。以马铃薯、小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强化优质品种推广和技术服务,确保秋冬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单产提升、产量增加。一是加强优质品种推广。要根据本地生产条件、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引导农户选择生育期适宜、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提高单产水平。马铃薯要结合产粮大县、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集中采购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通过换种促进单产提升。重点推广使用脱毒种薯,推荐选用青薯9号、威芋5号、威芋7号、云薯108、黔芋9号、黔芋10号、希森6号等品种;小麦结合用途推荐选择黔麦系列、贵农系列、丰优系列等品种。二是推广绿色增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大面积推广“两增一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两增一防:增密、增肥、防晚疫病),推荐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分带间套作等播种方式,因地制宜推广机械耕整、机械起垄、机械培土、机械收获等节本减工技术。低海拔秋冬种马铃薯采用“早熟型优良品种+大垄双行净作+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增施钾肥、有机肥,种植密度4500—5000窝/亩;高海拔春播马铃薯采用“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大垄双行净作+合理密植+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增施钾肥、有机肥,种植密度提高到3500—4000窝/亩;小麦重点推广药剂拌种、精量播种、分带条播、科学施肥、抗旱栽培、“一喷三防”等增产提质技术,适期、足墒播种。

(三)统筹开展分类指导。区级统筹农技人员力量,围绕油菜生产开展农业科级干部及技术人员包片技术指导。指导乡(镇、街道)根据土壤条件、茬口安排,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在工作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推广油菜育苗移栽,劳动力不足地区推广免耕栽培、浅耕分厢定量直播、免耕直播等轻简化栽培,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广无人机直播和飞防。继续实行技术人员分片联系制度,围绕播种、施肥除草、安全越冬、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实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地。

(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联合气象、应急、水务等部门开展会商,进行分区域、分灾种、分时段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统筹调度河流、水库、山塘等水源储备,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结合近年来各地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具体生产措施和防灾减灾技术预案,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用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分作物制定防控预案,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技术,重点抓好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蚜虫,马铃薯晚疫病、地下害虫,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控,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实现稳产增收。加大粮油作物保险宣传,提高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试点开展油菜完全成本保险。

(五)加大培育新型主体。用好产粮大县、油菜扩种和油菜生产、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社会化服务、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托管代管等多种形式发展粮油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探索“稳面、提产、增收”新机制,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并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大冬闲田地开发利用。立足大农业、大生态发展理念,加大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豌胡豆等特色杂粮杂豆、绿肥等作物,实现用地养地结合。绿肥种植要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化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相结合,把发展绿肥种植作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肥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积极扩大种植范围向果园、茶园拓展,推广间套种紫云英、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肥田萝卜和绿肥专用油菜等绿肥品种,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粮油生产任务已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非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油菜等油料播种面积低于市级确定的任务面积≧1%的,一票否决;油菜单产提升未完成绩效目标任务的,视情况予以扣分。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压实粮食和油菜种植面积,定期调度秋冬种粮油生产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党政领导领办粮油单体提升示范田制度,因地制宜开展党政领导领办示范,在核心区域率先实现“五良”联动、“三主”融合,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域均衡增产。

(二)强化技术服务。持续农业科级干部及技术人员包片技术指导,分区域、分作物开展全过程巡回技术指导服务。深入推进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开展农技人员“揭榜挂帅”和基础性示范服务,农推、植保、农机等技术力量要从耕种管收全程开展服务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加大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和主要病虫害预警防控。

(三)抓好农资供应与打假。秋冬种是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使用高峰,要加强对农资供应市场的监测,强化部门协作和物资调运,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要继续抓好农资打假工作,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开展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好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四)强化跟踪调度。强化秋冬种粮油生产督促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将面积、种子落细落实,按照周调度工作机制加强生产调度,及时跟踪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同时,不定期开展实地抽查,核查各乡(镇、街道)任务分解落实的实际情况、数据填报的质量和真实性,对核查情况及推进情况进行不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