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二是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地栽插密度为9寸×3寸以上,增大行距,合理利用光温条件,提高抗病性,提高了分蘖率,结实率较高,增产,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
(二)提质增效情况。
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水稻旱育稀植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单产增加40-60kg/亩,增产10%-15%。
示范推广情况。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我区主要推广的栽培技术,采取“宽窄行”模式进行,宽行距40cm,窄行距20cm,窝距16cm,亩作物植株13800窝以上。年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
(四)获得奖励情况。
目前正在积极收集有关资料报上级部门申报奖励。
技术要点
(一)秧田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根据各地区种植制度与茬口,选择正规渠道审定的中晚熟主推水稻品种。
2.准备苗床。选用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旱田作为秧田。每亩大田需要秧田30平方米左右。秧田干整地,精细耕耙后起秧床,苗床宽1.2-1.5m。沟宽20-30cm,深20cm。
3.施足肥料。秧田要提前加入稻草或有机肥培肥。播种前3天苗床施肥,施腐熟有机肥10-15kg/平方米,硫酸铵50g/平方米,磷酸二铵100g/平方米,硫酸钾50g/平方米,均匀拌入10cm土层中。
4.种子处理。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1.5kg,常规稻3-3.5kg。种子精选,浸种前晒1-3天,用咪鲜胺或其与多菌灵合剂按说明兑水浸种,一浸到底,以平均温度15℃为宜,浸至积温达90-100℃后催芽,种芽露白后,放在阴凉背风处晾1-2天,即可播种。
5.稀播匀播。根据茬口安排和秧龄的长短适时播种,播芽种150-250g/平方米,秧龄长适当密播;秧龄短适当稀播。播种要均匀,播后用细土盖种。
6.秧苗管理。秧苗注意保温,早稻、中稻早播的田块盖薄膜。注意水分管理。播种后喷洒1次透水,此后保持土壤湿润。秧苗在1叶1心期,用250mg/亩多效唑喷施。控制秧苗徒长,促进秧苗长粗,多分蘖。及时防治立枯病,用pH试纸测试苗床土壤,pH6以上时,用300倍工业硫酸水溶液喷洒秧床,用2.5g/平方米敌克松加水1000倍均匀喷洒秧床。秧苗及时追肥促蘖肥,在4叶期用1%硫酸铵溶液喷施,促进壮苗多蘖。移栽前4天是送嫁肥,移栽前1天浇透水。
(二)大田栽培。
1.整地施基肥。大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后粗沤田。插秧前3天施用腐熟有机肥1-2吨/亩,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5kg/亩,硫酸钾15kg/亩。肥料施用采用全层施肥方法,施后耕翻耙平。
2.适时栽插。采用人工栽插或插秧机栽插。要求插秧达到浅插、宽行、株少,稀植。常规稻栽插的密度,杂交稻栽插规格30cm×15cm,每穴插2-3苗。
3.科学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如禾苗叶色淡黄,可施4kg/亩尿素。孕穗期施穗肥,在露田晒田复水以后施4-5kg/亩尿素。齐穗后用磷酸二氢钾0.1kg/亩,加水60kg根外施肥,提高结实率。
4.合理灌溉。分蘖期浅水层,够苗露田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断水干田。
5.及时防病虫为害。前期注意防治稻象甲等害虫,用2.5%敌杀死25ml/亩,对水50kg/亩喷施。在分蘖末期、拔节期用1%井岗霉素0.35kg/亩对水70kg/亩喷施,防治纹枯病。孕穗期,用三环唑100g/亩、甲胺100-150ml/亩对水75kg/亩喷施,防治稻瘟病和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
图3:水稻宽窄行种植图
三、适宜区域
六盘水市水城区水稻种植地
四、注意事项
1.适期播种是水稻培育壮苗的关键,一是做好种子处理,二是把握好播种时期。
2.苗床管理要注意控制好床土配置、水分管理和温度管理,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
邮政编码:553600
联 系 人:李俊霖
联系电话:15329380099
电子邮箱:38583723@qq.com